最近新闻

老胡:看好中国未来经济,企业家应该保持深秋心态。

 12月2日,2015豫企五百会年会举行。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出席并致开幕辞,整合并阐述了自己对政治、经济、文化的观察思考,以及经验教训。回顾中国经济一路走来的发展境况,老胡畅享感受,并做出结论:看好未来的中国经济。他指出,以过去衣食住行作为产业基础,再加上未来的健康医疗和文化娱乐,这六大基础会为每一个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

“将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在深秋的温度,在冬天也会非常暖和,夏天也会非常凉爽,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你的企业都会匀速前景,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五年。”

下文根据老胡演讲实录整理。

参加豫企五百会年会,是一种责任

      每一次参加活动都有这么多的朋友,企业家用各种的形式聚在一起,研判也好,预测也好,我感觉都非常好。能看到河南的企业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我认为这就是河南的希望,也是河南的未来。

      参加豫企五百会活动,我自己觉得也是一种责任,依孔维国先生(豫企五百会董事长)的话说,他在创办豫企五百的时候,就征求了我的意见,我说这件事情确实很好。因为没有人认为,让河南的企业都成长为好公司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但是,岁月沉淀价值,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做不了了,没有信心去做十年、二十年,或者半途而废了。还好,孔维国先生一做已经五年了,第一个五年走非常扎实,他自己心里也非常坚定,我想今天这么多河南企业界的朋友们来参加这次活动,也是对他这五年坚守的一种认可,一种鼓励,所以让我们共同感谢一下孔维国先生!

      “河南的企业没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面对这样的经营环境,坚守下来是对家乡所负担的一种责任。”

      去年,我和景总(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姜总(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朱总(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接受孔总要求,出任主席团成员,其实也是冲着这件事来的。因为我认为河南的企业没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祖先在这块土地上遗传给我们吃苦耐劳、坚强忍毅等优秀的人文品格,这是我们自身的内在动力优势。但是外在的东西,确实比沿海有不少不足的地方,比如人才优势,我们在大学的数量和质量上就差了一大截。

      为什么讲人才的事情?因为企业做的越大,对人才的需求就越迫切。当企业走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就越发的体会到河南这块土地最缺的就是人才。众所周知,要想想引进一个省外的人才,哪怕是引进一个河南籍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学生,也要比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方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成本。所以,面对着这样一个经营环境,我们还能坚守下来。我觉得这就确实说明我们这一代人,当然包括我这一代人和70后、80后这一代人,对家乡所担负的一种责任。

      看好中国未来经济。

      今天是命题作文,要谈谈关于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大势。11月29日大河财富论坛,景总做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演讲,从过去的数十年整个经济的走势,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一些研判都讲的非常好。今天,我把自己对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碎片式的观察思考,包括一些经验和教训整合在一起,谈几点感受:

      第一,我还是很看好中国未来经济的。像我这一代人是经历了一个极端封闭的时代,特别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6年的27年时间,大家知道我们经历了多少事情。建国初期内部有“三反五反”,对内又打了一场朝鲜战争,从1953年开始又搞了农业合作化,又搞了公司合营(就是把原来建国之前的民族分裂的底子,通过公司合并进行重新的资源分配),接着就是三年的“大跃进”。今天在座的好多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1953年带来的后遗症就是三年自然灾害,说是自然灾害,实际也上可以说是既有天灾,也有人祸。等到三年自然灾害过了之后,就开始了“四清运动”,还没有结束1966年文革就开始了。

      我想说,国家在那个阶段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我们都活下来了。那么,即使面对今天这种经济基础,和以前那27年相比,我们解决困难的能力已经提高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看好未来的中国经济。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均GDP在2014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80美金,今年年底肯定是在8000左右,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就是向着发达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像拉美国家、阿根廷等,就是GDP在1万美金的时候,整个经济出现了很长时期的停顿。这个阶段,如果国家的很多政策制定不当,就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政策不够科学,就导致中等收入跨不过这个坎,就容易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按照这个阶段来判断,大约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国家就可能跨过中等收入的陷阱,跨入发达国家阶段。这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商机,用过去的经验判断不到的。

      回过头再看过去的五年,感慨说过去五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用这样一种经验来看,未来的五年、十年还会发生更多的事情,更多的事情是我们今天预测不到的。

      可能对未来五年的预测我没有能力,我只是说看好五年以后的中国。在过去30年里做了那么多事情,汽车也好、房子也好、食品也好、制衣也好,围绕着衣食住行产生出那么多企业。所以我说以过去的“衣食住行”作为产业基础,再加上未来的健康、医疗和文化娱乐,这六大基础会为每一个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所以我说我看好未来五年,包括未来五年以后的中国的经济。

      “盯住企业的基本面,即产品和服务,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与众不同。”

      未来的五年,假如说困难重重:结构调整、换挡期、转换期、磨合期,这么多的矛盾、产业需要升级、矛盾需要化解,要怎么走出?像刚才孔总所说,对于好企业来说也许就是黄金时期来了。好的企业也许未来五年就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众筹、寻找合伙人、或者寻找合伙企业的机会。所以我说大势好的时候你是不是好了的?大势不好的时候,或者说整体上都困难的时候,你是否能走出去?我只是想说:心存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合,交友不益;性质不断,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是云不同,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要是行止不端,读书再多有什么用呢?心高气傲,博学又有什么用呢?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内功炼的非常扎实,即使形势不好,也会寻找到更多的、新的商机。我只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大势好不好关键还是看你的“内功”。什么是“内功”?所有的“内功”无外乎是机制、企业文化、团队、创新、技术等这样基本面的因素。

      “盯住企业的基本面,即产品和服务,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与众不同。”

      所以我在不同场合反复的说,要时刻盯着你的基本面,基本面产出的就是你的产品和服务,基本面不好,一定表现在你的产品上,或者表现在你的服务上。如果基本面好,产品和服务就永远会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与众不同,这是你的独特价值。这些独特价值就是靠创新出来的,创新是靠学习型组织创新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在一个高度优化的企业氛围中形成的。

      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源于企业能不能做成学习型组织;一个企业能不能办成学习型组织,源于企业有没有高度忧患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只有志存高远,企业才能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有了高度的忧患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办成学习型组织,才有可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只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时刻保持创新的态势,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上与众不同。所以我说大势与自己是有关系的,但有时候也是没有关系的。

      我经常讲,宏观的东西和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大势和我们不一定是正向的关系,并不一定说大势好你就一定好,大势不好你就一定不好。对于很多的企业有时候是反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来讲,大势好与大势不好对于你都是正向的。

      “重要的是提升反周期能力。始终保持深秋的心态。”

      借助这种一年一次、两次或若干次的大规模学习,以及小范围的切磋探讨,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反周期能力。这里面是没有太多规律的,或者说规律也不一定很准。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纯粹的用数据分析是预判不出未来的,在中国不但要研究经济,还要研究政治、研究社会、研究生态。比如近日的雾霾,如果持续十天的话,所有公司的计划可能都要修改,所以我就是说必须要提高自己反周期的能力。

      我在2009年初的时候写了一篇有关生存的文章,文章中说农民从来不看天气预报,因为农民知道一年四季什么时候该种小麦,什么时候该种玉米,清清楚楚,他从来也不报任何幻想,每年都会风调雨顺,他会把粮食存的足足的来应对灾患年。我在写那篇文章过程中,将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在一个深秋的温度,也就是八月十五年后的那十几天,大约是二十度左右,那种温度我感觉非常舒服,在冬天也是非常暖和的,在夏天也是非常凉爽的,这样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你的企业都会匀速前景,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五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