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破冰?融冰?如履薄冰。
——为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考虑,“七七事变”70周年被低调处理。无论是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还是温家宝“融冰之旅”,“政冷经热”在历史与政治的匙节上依然是逃不过的现实。曾有日本历史教师给高中生出题:“二十一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简单的仇日情绪无疑是幼稚的,如何把危机意识投向未来也许更为重要。
公务卡,下一个“四菜一汤”?
——7月起,中纪委、中科院和宋庆龄基金会三家单位首批试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每一笔公务消费记录,都可以查询到,可以证实是不是真实交易,这也是公务卡最核心的功能意义。”公务卡的推出只是提供了一种手段,在公款与私用之间设了一道障碍,增加了腐败成本而已。公务卡的反腐败效力,最终还是要通过对公务卡使用的严格监管才能实现。
你不能把对盗版商品的反感和一个国家直接联系在一起。
——德国T恤辱华事件在众多人的支持下获得了正式道歉,而创意的起因则是源于中国的盗版问题。被低估的人民币映照了国外产品的高价,而中国的低人力成本和不怕污染的精神使中国出口的工业制品甚至失去了被尊重的价值。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会以盗版为乐,如果他国同胞对中国人民付出与所得的差距之大不够领情,那还是希望中国政府为中国人民定一个合适的价格。
连山西省省长都道歉了,足协主席什么时候出来道歉!
——李承鹏在博客中可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亚洲杯前四”的笑话已经不是一个悲剧了,面对行政足球、官僚足球,“倒朱”的声音大可以小一些。这部欺上瞒下的作品中即使换掉一两个人,也许结果依然成立。
这一天,我为济南而悲愤,但为济南人自豪!
——7月18日的暴雨被称为济南的黑色三小时。34人死亡,6人失踪,171人受伤的报道在这个多雨的夏季依然令我们动容。这3个小时中,当城市排污系统濒临瘫痪、市民无从寻求依靠之时,普通的济南市民靠全部的勇气、坚强和爱彼此救助 ;而比邻的青岛因使用一百多年前德国人设计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使他们安然度过了两日后的大雨。
现在是典型的土地卖方市场。
——2006年,各地土地的招拍挂价格一路走高;2007年,这种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地根紧缩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从而使房价升速过快,进一步导致市场风险迅速增大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商究竟如何进行战略调整?”当建业的省域化发展战略进行6年,全省布局初步完成之时,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才刚刚开始思考这个命题。
广州城区收费公厕将成为历史。
——相比于广州,郑州在多年前已经取消了公厕收费。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公厕本就是收税政府应尽的义务,但我们看到的是“公共”概念被偷换,厕所被“经营”,“贷款修建,收费还贷”的模式使公众再次买单。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可喜地看到,刚通过的《北京市公路条例》中主动规定,收费公路收费期满应当按照规定拆除收费设施停止收费,只是不知,全国还有多少关卡在逾期运营着?
我们的老年谁来养?
——对一个国家而言,最经济的投资就是为自己最基本的人民投资。中国消费不足不是因为私人消费不足,而是公共产品消费不足。只有政府提高公共支出,人民才有可能收获安全感,降低储蓄提高消费。
(栏目主持——钟慧)
躬耕于产品时代
建业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十五周岁生日。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房地产业,迄今也已经历了大约十五个年头。由此说来,建业与中国房地产业可谓是同生同起。
近几年,对“居住改变中国”命题的自觉探讨,表明了中国房地产界已经开始了理性的自我反刍和总结。人们逐步意识到:十几年来,发生在中国城市的居住革命,已经摧枯拉朽地改变了我们身边和脑子里的很多东西——从财产观念到消费结构,从居住模式到居住文化,从居民的安居乐业到都市的城市化进程,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很多层面都在发挥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在反刍和回顾的过程中,我们清晰地发现:商品房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九十年代初产业起步到一九九八年实物分房时代在中国寿终正寝。这个时期,产业刚刚起步,虽然福利分房依然在全国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回光返照”般地大行其道,但市场化的商业力量已经开始显现它欲主沉浮的决心和力量。遗憾的是,产业刚刚起步,国家金融政策开始调整,长达五年之久的“宏观调控”拖慢了产业前进的步伐,直接威胁着这个时期几乎所有开发企业的生存状态。因此,这个阶段,无论开发企业还是消费者,对住宅产品的要求都只能算是初级的,产品的使命也仅是将延续了四十多年的福利分房政策下“火柴盒”式的住房替代下来,“户型设计”、“建筑风格”、“环境绿化”、“物业管理”,这些用语在那时都称得上是时髦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形象和销售效果。
第二个阶段即从一九九八年至今。经历了艰难起步阶段的中国房地产业,承接和消化着“实物分房”的终结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在几乎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纵横捭阖,掀起了一场“房地产风暴”。这个时期,国家为了拉动消费,将房地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政策再次为其推波助澜,以各种措施鼓励人们贷款购房。巨大的需求使得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至2006年已近两万亿,接近国民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趋于成熟和理性。以此为背景,开发企业在整合全球优势设计资源的前提下,将越来越丰富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建筑风格从欧洲古典主义到简约主义,从中国传统风格到改良之后的现代中国风格,从北美、北欧到西班牙、地中海……在中国成千上万个商品房作品中,几乎可以看到世界建筑风格的全貌。建筑户型的创新更以时不我待的速度在推进,在一些稍大型的开发企业的资料库中,可以随时列出数以千计的户型图以供选择。环境的营造更是登峰造极,数以百计的世界级的景观设计师无不将中国作为他们的主战场,他们甚至以在中国的设计成果作为近十年其事业成就的重要标记。物业管理亦不甘落后,从导入ISO9000到ISO14000,从英国的世邦魏理仕、仲量行,到香港的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戴维斯,这些代表着全球最高物管水平的商家在中国大展拳脚,承接着一个又一个高档物业。这个时期,整个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始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产品时代。
躬耕于产品时代的建业人是幸福的、勤奋的、自勉的、永不满足的,但同时也是痛苦的、遗憾的、心怀歉疚的——幸福源于自郑州首个大型高档社区“金水花园”在十年前落成之后,城市花园、桂园、森林半岛、联盟新城、置地广场相继面世并持续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民众的青睐;痛苦、遗憾和歉疚则缘于恰是在这些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欠缺以及整体管理水平尚待提高,我们的作品在设计、户型布局、结构、配套、景观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幸运的是,我们的客户总能以宽容、理解、大度的心态厚待建业,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包容、认同和支持。所以,当我和我的同事们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将我们的主要作品汇集成册奉献在客户和读者面前时,我们怀着检讨、反思、梳理和感恩的心情,如同一个成绩欠佳的学生向老师递交作业时忐忑与不安!
令人欣慰和值得期待的是,在经历了十五年快速发展后,以“住宅产业化”为先导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将到来。早已在日本、美国、欧洲提前实现的住宅产业化,揭示并为中国未来的住宅市场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蓝图——设计标准化,制作模数化、工业化,部品部件配套系统化,生产社会化、工厂化……可以预见,住宅产业化将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一次新的革命。大约五年之后,一批新的住宅产品中的大部分构件将会从工厂下线,它们的误差将以毫米、微米计,困扰了人们几十年之久的质量问题和建造周期过长等问题届时将成为历史。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住宅与房地产市场在十年后将变为现实。
我,我们,我们的客户,在共同期待着。
(此文为建业十五年专著《筑语》序而作。)
胡葆森
真人版《变形金刚》在美国公映一周之后就登上了中国大陆的大银幕,现在票房一路飙升,直逼当年张艺谋的《英雄》创下的纪录。今天为了怀旧而疯狂的人们可能想不到,20年前,当孩之宝公司找到中央电视台时,负责引进动画片的有关领导看了之后以一句“不适合中国国情”便拒绝播出《变形金刚》。不久上海、广州等地方电视台播出这部动画片之后,还被当时的妇联主任胡德华等20位人大常委会委员“封杀”,他们建议停播的理由是:《变形金刚》的思想内容荒谬,主要是宣传好战,对下一代有毒害作用。
文化上的隔阂或者误解是不信任之始,因而不信任感往往是相互的。1990年前后的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充满了警惕,而就在不久前,一个美国人到郑州市某医院看病,面对医务人员他大发感慨:我以为现在中国依然非常贫穷落后呢,满大街都是解放军队伍在走来走去,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没想到你们生活得这么幸福,一点儿也不痛苦。
其实这个老美还不算太过分,因为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一直片面得离谱。20世纪70年代,你穿身唐装往纽约街头一站,狂热的美国青年就会兴奋地大喊:布鲁斯·李!李小龙带来的功夫热使天真的美国人认为每个中国人都会拳脚。“武侠”或者“功夫”是华语电影为世界贡献的重要电影类型,《刀锋战士》、《黑客帝国》、《杀死比尔》、《蜘蛛侠》等成功的动作影片背后,来自香港的武术指导设计的动作功不可没。然而“功夫皇帝”李连杰闯荡好莱坞多年依然不得志地说,中国人到了好莱坞,往往只能以反派形象或者配角出现。因为功夫片影响太深,以致中国人被认为野蛮而好斗,素质低下,被扣上“邪恶的”意识形态的帽子。这就是文化上隔阂的后果。
相比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远远落后的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更全面一些,虽然不乏一些臆想和夸张的成分。但中国人比美国人更难取得世人的信任不仅仅来自文化层面的隔阂,还有一个国际游戏规则的问题。自从进入世贸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就像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始时,中国政府的表态太善于保护自己了,最近政府开始召回问题食品,好像突然醒悟了。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就说,我们应该在国际上发出适合中国国家身份的声音,这样才能进行对话。所以我们现在这样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只有对话,才能进行更多的交流,取得彼此的信任从而双赢,而不是进行徒劳无功的博弈。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时说,在过去的20个世纪里,有18个世纪中国的实力都是世界第一的,所以她的发展与世界息息相关。这句话可能让我们很受用,但对中国的了解能如彭定康的又有几个?不能在游戏规则里赢得信任,只会一次次绕远路。
还有一种比文化层面和游戏规则层面更为沉重的隔阂和猜疑,是民族或者种族之间的情感的对峙或者纠葛。
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的《巴别塔》情节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摩洛哥男孩拿着一把哑巴妻子刚自杀的日本人留下的枪射中了孩子交给墨西哥保姆照看的美国夫妇。这与其说在表现全球化,不如说是全球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不信任。就此话题而言,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讲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群体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更强的民族冲突。《撞车》原来英文名字是“Crash”,翻译成“撞车”显然过于简单了,因为在电影中“Crash”绝不仅仅指撞车,出色的剪辑使种族之间偶尔的冲撞充满了焦灼感和火药味,好像冲突一触即发而不可收拾。这种Crash的原因并不需要解释,因为美国社会白人黑人之间仇视由来已久,而美国人和中东人之间的仇恨也不难理解,但问题是,这些人之间原本是没有什么仇恨的,他们彼此的仇视只是一种种族延续的惯性思维。据说,上帝为了增加人们之间交流的难度,就设置了不同的语言,然后这个比较有幽默感的上帝蹲在那儿饶有兴致地看着一群群小人儿斗来斗去,以此来打发创世之后无聊的时光。不料上帝这个玩笑开大了,人类之间的隔阂和猜疑比他想象得严重得多。
《撞车》这样的电影应该赢得尊重,因为它直面了种族冲突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之间出于彼此不信任而猜疑纷争的可悲境地。那么,当全世界都对恐怖分子深恶痛绝的时候,一部反映充当 “自杀人弹”的两名巴勒斯坦青年内心经历的电影《天堂此时》更应该赢得我们的敬佩,导演敢于向世人展示被视为异端的恐怖分子的生活和内心,这是一种伟大的勇气和智慧。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当基督教文明下的西方世界一致对伊斯兰教的恐怖分子深恶痛绝,当美国人以一种惯性思维动辄说别的国家是“邪恶轴心国”,是“流氓国家”,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因为它没有制造信任的入口,却成为因仇恨而对立战争的导火线。
在这样敢于直面种族问题或者民族冲突的电影面前,去年那部号称“每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的《东京审判》实在令国人汗颜,因为它除了狭隘的民族情绪和简单到幼稚的审判思维,其他一无所有。我觉得这不应该是当代中国人面对历史的一种方式。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震惊了世界,日军当年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暴行大白于天下,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国内影片为什么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大概因为我们的作品除了仇恨,作为纪录片的水准确实不够吧。就像《东京审判》这样的电影及其在国内的反响,可以看出我们对待历史,依然停留在“反智”的阶段,甚至前段时间日本发生地震,很多人还幸灾乐祸,拥有这样素质和心态民众的民族,如何博取世人的信任呢?
如果说中美之间、中日之间还有文化和民族性上的隔阂,那么海峡两岸之间的隔阂就值得我们深思。进入新世纪,海峡两岸之间经贸往来越发频繁,而且从外在长相穿着打扮到语言到流行元素,海峡两岸的青少年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更不用说同根同源。即便如此却不能彼此深刻认同,这应该是海峡两岸都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
在《无知》里,昆德拉写到了处于苏联统治下的20世纪70年代的捷克的一位诗人,他对苏联的占领深感绝望,写下了这样的四行诗:他谈起笼罩在他心头的悲苦;这悲苦,他多么想把它掀掉;推向远处,用它为自己造一间屋;关在里面三百年,三百年里永不开门,对谁都不开门!
三百年太久了,人心之间没有那么远的距离,也没有那么厚重的隔阂,那么突破藩篱建立信任能否变成一件简单的事呢?如果忽略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背景意识形态背景甚至国耻家仇,如果放弃因情绪化的短期利益而进行的劳民伤财的博弈或者对峙,我们可以认清彼此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国耻家仇和利益博弈真的能比不同民族之间的真诚信任更重要吗?
(马贺亮,自由撰稿人。)
三年前我曾经到一家媒体参加面试,主编大人的问题中有一道是这样的:在下面这些杂志中,哪些是你经常阅读的,哪些又是你最喜欢的。这份杂志清单包括:《万象》、《书城》、《读书》、《书屋》、《三联生活周刊》等。我当然清楚地知道我未来可能的老板的顽固新左立场,因此我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把《读书》列为首选,尽管从1997年以后我就几乎再也没有摸过这份自以为是的东东,但当时我实在是太想得到那份工作。后来我的老板才发现我对秦晖的好感要远胜于汪晖,但是他也没有炒我的鱿鱼。我们常常辩论,这家伙急了的时候会恶狠狠地说,早晓得丫这么反骨……
签订工作合同是一锤子买卖,中国人在这种事情上是天生的机会主义者。孟修斯老师曾经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尽管我们也说“修辞立其诚”,写文章要说真话,但日常行事仿佛大可灵活处之。“信”不过排在五常之末。彼一时也,君子以仁义为目的,诚信不过是策略。
时至今日,诚信还常被用作策略,不过目的已经往往变作钞票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州有份同仁报纸叫《岭南文化时报》,这份报纸主要在大学校园里发行,有段时间采用无人售报制度,等着自觉的顾客把五角钱扔进带锁的透明小钱箱里。很多次我经过那报摊,发现报纸已经被热爱文化的大学生拿完了,钱箱依旧空空荡荡。后来这份报纸干脆改成免费赠阅,直到不久后倒闭。
罔顾信用白占便宜之心,中外皆然。商业伦理学家鲍伊1988年在乔治城大学做访问学者,发现当地的海鲜啤酒店的墙上贴着一个大告示牌,上书“我们不兑现支票,原因如下”,而在这个告示牌下面,密密麻麻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支票,每张支票上都盖着“退回:资金不足”的字样。显然,乔治城大学的学生太喜欢开空头支票了,结局只能是支票被拒收。
建立信用需要重复博弈:如果守信用,可以得到长期利益;反之则至多只能得到一次性利益。长远利益要求我们取得别人的信任。这样,说谎问题似乎主要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对潜在的说谎者而言,维护谎言的成本会逐渐递增而制造谎言的收益往往是短期的,反之,彼此信任则将降低进一步交往和交易的成本。
如果诚信只是作为面临不确定风险时的合作策略,当事人最好时刻敲打着计算器,什么时候撒谎什么时候兑现,都得有个讲究,以期获得最大效益,不管是一次性的还是长期的。情况果真如此,我们就会活得很辛苦,因为成本收益核算并不总是件容易的事情,计算采取诚信的时机或撒谎的方式则成了附加的二阶成本。而且,当诚信只是一种优化选择而非事出必然,藏匿在策略面具后的谎言面孔也随之显得模糊而深奥。
康德主义者不但反对撒谎,并且严格地反对在任何时候撒谎。根据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有当一个行动准则能够成为所有人都遵守的普遍法则时,我们才应按照它去行动。撒谎之所以不对,因为它不可能被普遍化:如果每个人都做假承诺,就没有人会相信诺言,做出承诺(包括撒谎)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普遍地允许撒谎只会导致对撒谎的自我否定。同样,如果人们总是不打算遵守订好的商业合同,合同最终会被废弃,也即,普遍地允许不守信用的准则最终是自相矛盾的。因此,撒谎的错误不在于潜在的高成本,而在于它颠覆了我们公共的游戏规则,最终它是自我否定的。
但是,就没有任何游戏的规则不允许说谎吗?阿尔伯特·卡尔曾经引用英国政治家泰勒的话,“当所有人都意识到不能期望听到真话的时候,说假话就不再是欺骗”。在扑克或捉迷藏这类游戏中,我们知道对方也知道我们不会总是公开传达真实信息,隐瞒和欺骗成为常做的功课,以便令对方做出错误判断。类似的情况还适用于战争和外交。商业难道不是也属于这样的领域吗?商业竞争对手之间弥漫着的扑朔迷离的真假信息似乎构成了商业活动的必要的张力。
不说谎的另一条根本的理由在于对他人的尊重。尽管有些善意的谎言因为其动机和后果都是正面的,因而似乎值得宽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那些特定的情境里说谎就是值得提倡的或是正当的。反过来,我们却总是有义务告诉别人实情,把判断和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而不是越俎代庖。如果你是一个等待做肾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或者打算在美容院里拉双眼皮,你需要的肯定不是动人的安慰而是事情的真相。“知情同意”的背后,是对他人的自主权的尊重和对人性尊严的承认。
事实上,亲密的人之间的信任,已经超越了任何策略或道德,而成为内心的信仰和激情,是生命中须臾不可离的盐和光。尽管如此,仍有许多自认为聪明的人把撒谎奉为生活的艺术。正如英国作家巴特勒说,任何傻瓜都知道说真话,但唯有具备点头脑的人才知道如何把谎撒得不露马脚。通奸的人们懂得永远不要对配偶说真话,最坏的打算不过是向老婆承认,“对不起,亲爱的,我当时实在是喝醉了”。
(任远,中山大学哲学讲师。)
信用,不是豪赌的筹码
如果信用是力矩的话,它的累积必然预示着另一侧的收益或者代价将越来越大。
多年之后,大家才意识到,牟其中口里的数字仅供参考,尽管它们是那么令人热血沸腾。
以“罐头换飞机”匪夷所思的成功为信用起点,牟其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与气魄甚至让大家丧失了质疑他的自信。重庆火锅快餐化,开发满洲里建设“北方香港”,炸开喜玛拉雅山、引进印度洋暖湿气流,投资控股“国际卫星-8号”……一张又一张空头支票的开出为社会带来昙花一现的激情,不知狱中的牟氏如今是否依然难掩当年“谁来查我?怎么查我”的得意?
“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产融整合为核心”一度也曾打造出“三架马车”,然而德隆对体系成长的无节制要求无力改变实业部门的发展规律;而为维持虚高的股价,甚至牺牲实业利益作负债经营则走入了与信用背道而驰的不归路。
如烟花绚烂一时的亚细亚,也止步于扩张途中。无视资源的整合与目标的战略性展开,4年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耗尽了亚细亚一时无两的荣华,上海仟村百货总经理的叹息——“商厦总经理学会了骗钱,配货总经理学会了骗货”是否可以成为后来者的界碑?
众多企业“商业改变世界”的基因,众多企业家洞察市场的“时不我待”的情绪,都催促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走向“放卫星”的好大喜功。对商业规律的践踏看似飞向太阳的奇迹,实则企业最终将如伊卡洛斯的蜡翅膀一样充满必败亡的危机;当企业的经营变成一场不得不持续下注的豪赌时,欲望的扩张必将导致诚信防线的突破。商业承诺应成为商业践诺的引言而非正文,否则无论赚取信任的范围有多广,伴随信用溃败的只能是在漩涡中归于乌有的残片。
(文字执笔:钟慧)
欺诈,资本市场的一生之敌
如同爱情与死亡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在资本市场上,欺诈和反欺诈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它们相反相成,使得一部资本市场发展史,往往也就是欺诈与反欺诈力量之间无休无止博弈的记录本。
在约翰·S·戈登的皇皇巨著《伟大的博弈》里面,我们曾经见识了美国资本市场萌芽发育过程中的黑暗往事。而2002年曝出的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则让人惊诧于欺诈在资本市场上的邪恶魅力。2005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即使拥有这个世界上监管最严密、最具透明度的资本市场,美国人还是被层出不穷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搞得手忙脚乱,一再修改、完善法律。
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渐与全球资本市场融合,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昨天发生的事,正在以压缩版的形式在我国市场上以某种方式重演。荣幸或者尴尬,我们看到了一些最为疯狂的表演,比如,在“庄家”狂舞的年代,由K先生吕梁、朱大户、操盘手小丁为我们联袂演绎的“ 中科创业股价飙升‘黄粱记’”。当时,在缺位的监管、同谋券商、亲密媒体的联合掩护下,K先生通过排列组合自己旗下的企业不断发布资产重组利好消息,大规模拉抬股价。而K先生的助手小丁则指挥着全国各地70多个操盘手,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自己的股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惊天骗局最终因同盟者朱大户的背信弃义抛售出逃而彻底崩塌,在这场血拼无耻的斗争中,最卑鄙的人拿到了通行证。
“资本可以虚拟但信用不能虚拟。”证券业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在我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流通的时代背景下,市值已成为上市公司估值、管理层业绩核定的重要基准,而期股、期权等管理层激励计划也必将越来越普遍。如何有效地监管市场运行,控制风险,防范披露虚假信息或信用欺诈?资本市场的一生之敌环伺左右,相机而动,实在是从业者需要时时警惕的。
保健品:遗忘已久的商业信用
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我们酝酿提高健康的标准,所以,在一个时期内,我们是一个全民“保健”的国家。从繁华都市到偏野小乡,处处都有人在嘬着各形各色的营养液。打开电视,弥望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大众代表,他们不厌其烦地汇报着自己最近在保健品帮助下身体状况的良好进展。
打假专家方舟子不相信保健品具有疗效,他认为,在心理作用下,白开水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其实,那些制造保健品的人又何尝相信呢?曾经,巨人集团的保健品研制部经理是由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兼任的。品质或者疗效,不在他们的关注之列,他们唯一确凿信奉的是广告的力量和文字的操弄。
当年的巨人集团是“个中好手”,他们在媒体刊登的保健品文案甚至病例等,大多由名牌高校新闻或中文系的才子才女们杜撰而成。而当时一篇被巨人广为散发的为保健品“鲨鱼软骨”而作的宣传文案《鲨鱼不患癌》,其署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袁彬博士,实际上却是出自一个对保健品一无所知的外语系学生之手。
诚信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诚信的企业却各自有着不同。同许多明知故犯心存侥幸的造假贩假者不同,保健品行业的不良企业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从根本上蔑视群众的智慧。如同史玉柱的部下所感言,“这位年轻的知识才俊显然对民众智力极度蔑视”。他们不相信群众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相信群众的审美品位会高过恶俗,所以,他们肆无忌惮地用虚假疗效和低级广告来挥霍自己的信用资源。据调查显示,目前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占73.5%。仅从这一点来看,虽然坐拥一个几百亿元的大市场,身处其中的人却是悲哀的,他们只是在这里圈钱,却没有人真正爱护这个行业。
信用,利润之上的追求
罗素说过:“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千奇百怪的结果。”类似的,如果利润是做企业的唯一前提,那么我们将无可避免地看到各种骗局。某种程度上,我们见识的行行色色的劣质商品和企业欺诈案例,都源于事主企业过于狭隘的企业愿景。企业诚信,不是用“货真价实”可以一语以蔽之的,“守信用、负责任、走正道、务正业”,建业一直遵循的商业原则却可以做一个合适的注脚。
务正业,企业的信用首先包含着对自己身处产业的忠诚和商业规律的尊重,再没有比那些逐利而动,肆意破坏行业规则的短视者更能损害一个行业的声誉。当然,也只有务正业的企业,才有凝聚精力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放眼中国地产界,带头大哥万科也正是在一心做专的过程中才逐渐脱颖而出,在开发模式和产业理念、住宅产业化等诸领域均取得令人眼热的成就。回头看建业,虽已经在河南住宅市场取得了领先的市场份额,但我们在产业规律、产品质量、客户服务上的探索从不懈怠,目前,如开封建业大宏公司销售部副经理罗生伟所说,“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第三代的尝试”。
守信用,在操作的层面上,它一般包含对许诺的践行和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房地产广告曾是中国最浮躁虚荣的话语体系,身处其中,建业也曾有过浮漂的举措,但从“践‘十年还本’之诺”到不久前老胡对销售人员“说到一定要做到”的耳提面命,我们能清晰看出建业坚守诚信的努力。
眼界决定成就,在信用的博弈中,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想得有一百年那么长,有人为了点滴利润早早放弃把持不住,也有人真正视信用为企业的贞操,拿它来换基业常青。
(文字执笔:白许晨)
在短短的23个月中,上证指数从1000点迅速攀升到4000点,有人说这是泡沫经济。与其争论当前股市是不是泡沫经济,还不如讨论一下它是否有崩溃的可能。如果说一个经济体处于泡沫经济状态,那么意味着这个泡沫很快就要崩溃。那么,中国的股市会崩溃吗?
中国的股市不是泡沫
经济危机的基本状况是资本市场上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资金外逃。从目前的资金流分析来看,怎么也看不出资金流枯竭的征兆。2007年4月底,中国居民存款余额高达17.4万亿元,而股市流通的只有5.2万亿元。社会上资本流动性过剩,不仅在银行里尚有大量资金,还有大量资金源源不断从海外流入。2006年外贸顺差1774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超过2500亿美元,大约有800亿美元外资流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离产业部门的资金短缺尚有很大距离。只要资金流不枯竭就很难改变人们对股市的预期。由此可以断定,股市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波动,但是,说中国股市马上就要崩溃是没有根据的。
发展证券市场的目的
中国股市的问题不在于经济的基本面是否能够支持股市,也不在于股市是否很快就要崩溃,关键在于股市发展是否健康。我们用不着去争论股指多少点合理,倒应该好好诊断一下股市的增长速度是否正常。
发展证券市场有两大目标: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给企业筹资。在二级市场通过股票交易为资产定价。通过证券市场的交易提高资金流动性,改善资源分配效率。
谁说资本市场不创造财富?提高资金流动性,发送资源配置就是创造财富。
二级市场通过为金融工具定价向企业传递信息。企业并不会从二级市场上股票的转手中获得任何资金。股票代表了对发行公司利润的索取权。如果企业的利润高,股东分到的红利多,股票价格上升,企业会考虑增加融资。在正常情况下股价的波动反映企业的利润状况,从而指导资金向高效率的企业流动。
可是在股票全面暴涨的情况下,股市丧失它的基本功能。在一级市场上没有融到资,企业没有从股票的频繁换手中获得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股市失去了资本定价、提供信息的功能。无论企业绩效如何,一片飘红,成了一片噪音,根本起不到资源优化分配的作用。疯涨的股票市场究竟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投机过度
无须引用复杂的模型或经济理论,仅从统计数据上就可以看出许多问题。过去一年间中国股市上证指数从2006年4月的1440点急速上升,一年之后,到2007年4月达到了4046点。可是,在这段时间里,新上市的公司数目并不多,每个月不过10家左右。由于股市指数大幅度上升,市价总值自然随之升高。总成交金额上升的幅度尤为惊人。从2006年4月的7158亿元开始到2007年4月猛烈上升到49123亿元。这说明股市的转手率大幅度升高。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沪深两个股市的投机风气实在太热了。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在2006年夏天进入股市的股民平均每户带来25万到51万元。到2007年5月,开户股民数目已经突破了1亿户。可是,每个新股民带进的资金数目却持续下降。从2006年10月的51万元下降,在2007年3月只有2900元,到4月略有回升,却也只有1.68万元。这说明新开户的大部分都是些小股民,数目巨大,却没有给股市带来多少资金。
股市暴涨的风险
股指暴涨,企业既没有得到融资又丢失了资本定价的信息,国家得不到任何好处,可是孕育着的风险却越来越大。
通常人们投资于产业,有10%的资本回报率就很好了。如果股市的资本回报率太高,像前段时间那样高达100%,还有谁愿意投资生产领域呢?股指飞涨制造了超额利润的幻觉,必然招来大批小股民,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总有一天会出现产业部门资金短缺。泡沫经济崩溃的条件之一是资金流接近枯竭,从而改变人们对股市的预期。从目前资金流来看,尽管中国的股市还不会崩溃,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疯狂状态,这一天迟早要来的。
此外,资金大量涌入股市有可能暴露出银行体系中的隐患。2007年一季度,银行存款余额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在一些银行中居民存款出现负增长。大量资金从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流进股市。倘若居民从银行大量提款,存差消失,很容易暴露出银行的不良贷款,引发金融危机。
大起大落,害了小股民
股市暴涨之后必然导致暴跌。大起大落过程的受害者必然是缺乏信息的中小股民。
在股市剧烈振荡过程中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却一定产生财富的转移。在股市上输赢的关键是信息。在股市大起大落过程中肯定是那些缺乏信息的中小股民受到损害。在金融学中有一个“二八率”,也就是说,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百分之八十的金融资产。可是中国贫富不均的状况特别严重。资产分布是“八八率”。百分之八(大约一亿人)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金融资产。高端客户发财,小股民挨宰,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程度。
小股民不仅缺乏信息,而且缺乏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连他们的退休养老、看病就医、上学养家的钱都投入股市,一旦出现大波动,倾家荡产,很可能引发社会风波。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小股民炒股过热,好处不多,坏处不小。
(徐滇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为了压抑房价暴涨,政府推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据说限价房政策的初衷是改变住房供应结构,平抑高涨的房价,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自住需求,解决一部分无能力购买普通商品房又超出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夹心层”,从而形成商品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四个层面的住房供应体系。政策制定者的基本用意是给高收入家庭提供商品房,对中等收入家庭提供限价房,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
这一设计似乎照顾到了各种群体的利益,各种收入家庭各得其所。可是,这个设计有三个大缺陷:第一,没有从产权意义上界定住房的性质。第二,没有规定如何划分购买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之间的界限。第三,没有弄清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应当起到的作用,角色混淆。结果,按下葫芦浮起了瓢,房地产市场的混乱非但没有终结反而越来越乱。
绝对不能补贴中等收入家庭
就像一个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给中等收入家庭发放补贴。给多数人发放补贴无异于增发货币。如果政府许诺给每个家庭补贴10万元,其结果只能是恶性通货膨胀,除了物价飞涨之外,谁也得不到好处。
如果做不到对所有中等收入家庭发放补贴,能不能只照顾其中一部分人?显而易见,如果只补贴一部分人,导入的矛盾要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更严重。到底根据什么原则在为数众多的中等收入家庭中来分配极为有限的资源?如果没有清晰的原则,最后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第一靠权力分配,结果是腐败。第二靠排队。如果排队排的是球票、戏票,问题不大。如果排的是房号,一个房号值几万元、十几万元,那么必然引诱各种力量来追逐暴利,最终可能会闹出黑社会来。
如果政府说要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成千上万的家庭都会说应当照顾自己。可惜资源有限,根本就不可能照顾那么多家庭。那么是否想想,究竟哪些家庭最应当得到照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最应当照顾的人群尚未得到照顾之时, 过分强调依靠国家来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难道理直气壮吗?有许多年轻人,特别是一些网友,大喊买不起房子,在舆论上很有些影响力。在网上的舆论主流反映的是中等或中等以上家庭的呼声。他们对于各级政府官员和新闻媒体的影响很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理应先照顾最穷的穷人。能上网的人总还不至于睡马路吧?是不是到那些连贫民窟都不如的棚户区看看,究竟什么叫做“低收入家庭”?和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相比,应当先照顾谁?
在讨论房地产政策时,重点是在讨论根据我们的国力有多少低收入家庭应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尽管近年来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能力来补贴所有人的住房,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此,在研究住房政策的时候应当把“中低收入”当中的“中”字刨出去。 桥归桥,路归路。从政策角度来讲,只有两大类住房:一类是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一类是商品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理应由政府来管,利用转移支付手段来照顾穷人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对于中等和中等以上收入家庭来说,应当鼓励他们参加竞争,努力劳动,积累财富,购买商品房,逐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在他们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
不能轻易转移产权
政策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让人人有房住,但不等于人人有产权。廉租房不涉及产权。
产权可以交易,却不能轻易转移。就像灾年开粥棚一样。给灾民施粥的目的是保住他们的性命。没听说来个灾民就给二亩地。别说土地产权有限,给不起,就是给灾民二亩地也救不了他们的命。同样的道理,廉租房要解决的是穷人的居住问题,而不是产权转移。廉租房只能住不能卖。
经济适用房当中就有产权转移的问题。之所以经济适用房便宜,是因为国家减免了部分土地费用。也就是说,国家将一部分土地的产权免费转给了购房者。这个产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怎么就莫名其妙地私有化了?更何况产权转移之后并没有起到促进生产的积极作用。拿到了经济适用房的人也未必感谢政府。许多搬进经济适用房的人未必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说没有钱去改造棚户区,没有足够的钱补贴搬迁户,而一方面却一掷万金,成片开发经济适用房,这样做既没有效率又不符合社会公平。
两类住房,两种对策
根据产权性质,居民住房应当明确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市场机制下的商品房。第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廉租房。商品房涉及产权交易,而廉租房的目的是首先帮助那些最穷的穷人解决居住问题,廉租房不涉及产权转移。
把具有多种选择的商品房交给市场,集中力量照顾好穷人。再也不要夸夸其谈说什么要照顾“中低收入家庭”。踏踏实实地从最穷的穷人开始,量力而行,逐步扩大照顾的范围。
廉租房应当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修建一些专门用来照顾穷人的廉租房,也可以收购一些老旧住宅作为廉租房。如果最穷的穷人完全没有收入,他们可以申请社会福利救济。从社会福利救济金中为穷人支付房租。实际上他们可以不付任何费用而居有其所。当然这样的房子质量较差,富人是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
如果想住得比较舒服,享受廉租房的人也可以到外面去租房居住,自己支付超出的部分。 美国政府给低收入家庭购房给予减免税收或首期担保。凡是能够提供证明、具有支付月供能力的家庭,政府甚至可以代为交纳首期,并且帮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减免手续费。华盛顿唐人街的华乐大厦、纽约的孔子大楼都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只要能够提供低收入证明都可以排队等候入住。其中九成以上是华人。廉租房的租金低于市价。如果租金超过了家庭收入的30%,则可以免交其余部分。
廉租房是保障穷人福利、照顾弱势群体的一项重要政策,可是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迄今为止,全国145个城市没有廉租房。166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明确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的比例。这种忽视穷人的做法再也不应当继续下去了。
正如郭树清所指出的那样:“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现在存在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市场化造成的,而是市场发育不够,改革不彻底造成的。”(2007年3月19日,《中国房地产报》)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房地产政策,改革方针要明确。第一,要通过廉租房保障穷人的居住权利,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第二,废除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规范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为民众提供多种选择,鼓励他们在竞争中通过艰苦奋斗来逐步改善住房条件。
(徐滇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
《建业》月刊“读城记·开封”专栏在编辑部同事的努力下,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并未深思熟虑,倒有一点兴之所至的意味。幸好,晓鸣女士和我都有一种同样的看法:大器,从来都是不成熟的。这个类比用在这里似乎有一些不合适,但至少,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比之工求纤巧和刻意雕琢,返璞归真,我们更愿意表现出这些工作背后所代表的激情、梦想、希望和远见。
我离开联盟新城到开封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但每一次看到郑东新区的时候,心里都会萌发出一份别样的情愫。从2003年的黄沙满天,到现在的绿意盎然,念及自己曾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总会涌发出自我陶醉似的感动,遂深感命运的垂青。
由此想到,古城汴梁的千年审视是怎样一番情致呢;数年之后,我们回首于它的建设,又是怎样的感慨呢?
如果说郑东新区只如同一个象形符号代表着河南的未来,那么,身为七朝古都却又在21世纪的门槛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开封,当可以说是由里及外地承载起了中原乃至大中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地位和意义。
2006年8月16日,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与时任开封市市长、现任开封市市委书记刘长春签署了建业住宅集团投资开封合作协议。“与当地开发商一道提高当地人居水平,为开封市打造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为郑汴一体化建造一个支点工程”,比起建业集团在全省其他地市的项目开发,胡葆森董事长这样的庄严诺言,在“中原崛起、郑汴融城”的时代大背景下,为建业集团进驻开封平添了一份史诗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色彩。
自春秋时代郑庄公以“启拓封疆”之义在此筑城,中原就像一枚印玺牢牢盖定了逐鹿的疆场。而在我看来,建业集团在启动省域化发展四年后,终于将郑州、开封两手紧紧相握,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韵味与气度。
除了开封,哪个城市又有这样的资格和荣耀?
(罗生伟,开封建业大宏公司。)
被汴河成就的宋都
今天,当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扑面而来的就是春风骀荡、万物复苏、满目新绿、汴水滔滔的景象。它总能让时空倒流,使我们重回一千年前北宋东京汴梁城,感受那“八方辐辏,万国来朝”的盛世繁华。在这幅举世闻名的历史长卷中,居于核心位置也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就是汴河上的虹桥以及周围河面上的往来船只。那桅樯如林、来往繁忙的水运景象,被张择端描绘得栩栩如生。然而,无从知晓这位老先生有没有意识到,被他放在全图中心位置竭力勾画的部分,正是奠定这一纸繁华的关键所在!也正是画中的这一泓汴水,造就了这个史书上记载的“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的超级大都会。
这一切,似乎要首先感谢那位赫赫有名的暴君隋炀帝。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其中洛阳至盱眙北一段名为通济渠(后来改称汴河),这段运河沟通了黄河与淮河,其南北两端分别延伸至今天的杭州和北京。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唐人李敬芳的这首诗准确描述了是时汴河的地位。
大运河全长近1800公里,其喉咙正是开封。有唐一代近300年,京都长安所需大批物资均由江淮地区供给,这些物资全部要经汴河运送至黄河,再转入永济渠送达长安。由是,开封在唐代中期以后迅速崛起,并最终成为“天下之枢”。
正是凭着汴河,开封得以在五代后梁时期后再次成为国都。对粮食的巨大需求,使得宋太祖不得不选择便于漕运江淮米粮而又能照顾北方和西北边防的地方来建都。这样,位于大运河北段的东京开封就成了首选之地。当然,结束了延续200年之久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北宋王朝来说,这样的安排一定程度上也是实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物理空间配套。
宋朝规定:“发运司岁发头运粮纲入汴,旧以清明日。”由是,清明前后,从江南往东京运送粮食的纲船和大大小小的私人商船鱼贯而入,东京东南部建有十大粮仓的汴河遂成为人烟阜盛的闹市区。就这样,汴河与漕运、漕运与清明、清明与河市的繁荣,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是不经意间,皇家画院的画师张择端以他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一浩大的场面,将那前所未有的清明盛世永远留在了528.7厘米的长绢上,使我们今天面对它时,依旧有梦回千年的感觉……
半因黄河繁华尽
梦终归是梦。梦醒时分,周身寒彻。
北宋灭亡800年后,变法失败的康有为来到开封。他站在龙亭大殿纵目南望,惟见街巷纵横、民居破败,虽是古色古香,却已粉黛尽失;北望黄河,大江东去,沙丘弥漫,凄凉无比。他触景生情,题一联曰: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
长史漫漫,800年不过一挥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这个世界上曾经最繁华的大都市,变得如此满目疮痍、衰败不堪?位于龙亭东南的禹王台也许能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历经2500余年的禹王台曾经是汴中第一名胜,始名“吹台”,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音乐家师旷而建。但现在,古吹台早已经被禹王台这个名字所替代,变得鲜为人知了。如今的禹王庙,主殿供奉着大禹的塑像。大殿西侧则建有水德祠,供奉着历代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有功的人,其中不乏“于谦”、“林则徐”等我们熟悉的名字。这些人所处朝代不同,籍贯更是天南海北,他们得以在身后会聚于此的唯一原因,是他们都曾治理过黄河!
北宋以前,黄河距开封有数百里之遥。北宋灭亡第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在滑县扒开黄河,企图水阻金兵,造成黄河首次南徙改道。此后,黄河频频改道南移,造成汴河淤塞,漕运剧衰,运河改经山东,开封城自此风光不再。
元、明两代,黄河与开封城玩起了捉迷藏,它有时流经城北,有时滚向城南,最近时主河道距开封城仅有5华里,随时有可能给这座城市带来灭顶之灾。明末时期,李自成攻打开封,久围不下。农历九月,阴雨绵绵,河水暴涨,也不知是战争中的哪一方,悄悄扒开了黄河大堤——霎时间巨浪排空、吼声如雷,开封成为泽国。繁华的街巷,雄伟的城垣,嵯峨的王府,全被泥沙淤埋于地下,开封城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废墟。此次巨灾之后,历百余年休养生息,至清乾隆时期,开封才逐步恢复元气。但是,开封城的苦难显然不会到此为止。1841年,黄河再次决堤,大水浸城数月,城外沙泥淤积垫高,城墙毁塌。第二年,水退筑城,留下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高8米、宽5米、周长14.4公里的开封城墙。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根除河患,成了800年来开封人最沉郁的心结。他们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筑起禹王台,他们曾祈求过水神大禹的庇护;铸出镇河铁犀,他们多么希望自此镇住流水,它不再逾越河道;更有水德祠内供奉的38位先贤,他们“功存河洛”(康熙语),在现实层面维系着一方百姓千百年来营造安定家园的理想火种。
开封与黄河,似乎在进行着一场“苦恋”,一次次的毁灭,又一次次的重生,虽九死而犹未悔。倔强执著的开封人,如南归的春燕般衔泥筑巢含辛茹苦,一次次重建故园,终为后人留下了“城摞城”的奇观。再没有比开封更加瑰丽奇妙的古都,它的地下有一副历史的明镜,完好保存着前生辉煌的倒影。今天,当我们踏入开封,千年宋韵依旧扑面而来;徜徉其中,依旧能感觉得到先民们创造辉煌的那块土地的深厚与凝重。黄河的千年涛声,依旧回荡在人们的耳际;黄河的万里雄风,似乎也化作一股阳刚之气,浩荡在那威风凛凛、气势如虹的盘鼓声中……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里给经典作品下了十二条饶有兴趣的定义,其中一条这样写道:“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没有人会质疑,所有的古城都是一本历久而日新的文本。感谢开封人,他们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座经典之城。
(姚清林,开封人,现供职于《销售与市场》杂志。)
薛宝疆版
1.你曾说过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什么?
曾带领团队面对销售某一项目街铺的任务,心中的确没底,但只能对大家说:相信我,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可以创造奇迹!我可以和大家打赌,不远的将来,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为手中没有铺面销售而犯愁。
2.你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言而有信。
3.是否存在一个品牌因为失信而让你失望?
在招聘时老板许诺了很多优厚的条件,但真正加入后却天壤之别,失信带来了失望,于是走人。
4.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心中对博弈的理解。
博弈之中既有针锋相对,也有合作,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寻求均衡;当然,随着条件的变化也不断地打破均衡,也就是说环境最终决定均衡的结果。
区域内的竞争楼盘,为了抢夺客户资源会互相攻击,但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会联合拉升区域的价值。这是博弈。
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这也是博弈。
5.假设你是一位业余股民,三月前看好某股以10元/股购入10000股,但时至今日跌至5元/股,你会继续持有还是抛售?你的理由是什么?
坚定持有,前提是宏观经济形势和该股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否极泰来,盛极必衰,万物皆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股市中的弹性理论等看似高深莫测也是简单的道理。
6.正犹豫间,你太太告诉你她不小心点击了“抛售”键,之前的100000元已变成50000元转入你的帐户,你打算再买回来还是再等等或者将这笔钱投资其他股票?你的理由是什么?
既然卖出了,当然要选一支更好的股票在合适的价位杀入,只要有一双慧眼,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机会,千万不要坐井观天。
(薛宝疆,许昌公司。)
郭卫强版
1.你曾说过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什么?
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2.你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标准是什么?
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关心他人。
3.是否存在一个品牌因为失信而让你失望?
我办理的阿五美食店的会员卡不慎丢失,虽然阿五美食存有我的会员资料、我也能准确说出本人详细信息,但是再去进餐时已不再提供会员消费价。
4.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心中对博弈的理解。
合作中竞争、学习中前进。
5.假设你是一位业余股民,三月前看好某股以10元/股购入10000股,但时至今日跌至5元/股,你会继续持有还是抛售?你的理由是什么?
咨询专家意见、重视调查研究,如果本身判断错误,会迅速抛售、及时调整;如果是市场暂时变化,会继续持有、选择坚守。
6.正犹豫间,你太太告诉你她不小心点击了“抛售”键,之前的100000元已变成50000元转入你的帐户,你打算再买回来还是再等等或者将这笔钱投资其他股票?你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事先已经决定“抛售”,此时应将50000元再等等,需要仔细看清行情;如果事先已经决定“持有”,此时将50000元继续投资本股票,因为逢低吸纳、逢高售出,此时正是良机。
(郭卫强,董事会办公室业务审核部。)
陈明版
1.你曾说过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什么?
当儿子生病却不愿意吃药时,我告诉他,“这药一点都不苦”。
2.你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的标准是什么?
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3.是否存在一个品牌因为失信而让你失望?
暂时还没有发现著名品牌让我彻底失望的事情。
4.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心中对博弈的理解。
在人与人的博弈中,对手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你必须利用更加巧妙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列举一个众所周知的失败案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无需多说,更清楚地了解对手和游戏规则,是博弈的基础,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是在博弈中获胜的手段。
5.假设你是一位业余股民,三月前看好某股以10元/股购入10000股,但时至今日跌至5元/股,你会继续持有还是抛售?你的理由是什么?
重新对股票进行估值,再决定持有或者抛售,我绝不会因为账面亏损较多就不抛售。
6.正犹豫间,你太太告诉你她不小心点击了“抛售”键,之前的100000元已变成50000元转入你的帐户,你打算再买回来还是再等等或者将这笔钱投资其他股票?你的理由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同上。
(陈明,投资发展中心。)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老胡引用《菜根谭》中这段话勉励集团的管理人员。如何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如何将小我融进大的群体,这段蕴藏着深厚哲理与个人修养的话给了大家很大启示。
公司的发展取决于公司每个人的努力。
——集团管理模式变革近半年,新的管理架构虽已进入正常运营状态、岗位适配度在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体系不够完善、体系间的协同效应未最大化、制度执行尚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面对这种现状,香港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天也大声呼吁管理层应直视目前出现的问题,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放弃做一流企业的目标,你就可以休息。
——土地市场更加规范,资本价值日益凸现,地产业界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个由30到50家优秀开发商组成的第一流俱乐部呼之欲出。同标杆相比,建业还在诸方面存在不足,但加班至深夜的身影足以使人欣慰,因为我们相信:人与人的差别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从优秀到卓越,也许最终取决于你的标准和努力程度。
Think big!
——开封建业大宏公司罗生伟充满了策划人的激情与豪情,项目地处与郑州共称为“双城记”的开封,所以他营销理念中首要的事是先让大家真正了解开封的人文历史。
大家辛辛苦苦垒起了一道墙,刷得白白的,你怎能上去就抹个黑手印呢?
——投资调研、工程施工、营销、客户服务,我们的工作环环相扣,彼此支持。任何一处的工作不到位,影响到的不只有自己的业绩,也是对兄弟部门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在评价自己遭遇到的一次客户投诉时,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晶海如是说。
建业大营销。
——这是一种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无法复制的营销模式。它充分整合集团销售网络,充分利用教育、足球、客户、联盟商家等各项资源,使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达到高度统一。郑州建业置地广场为它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契机。
开封有着世界上唯一的奇观“城摞城”,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唯一一次聚会就是在开封!
——土生土长于开封的建业大宏公司总经理郭大宏说起开封的人文历史、地理衍演来钩沉援引、滔滔不绝,不仅一腔热爱溢于言表,更俨然接近专家水准。历史上开封城曾数次被洪水淹没,又被开封人在原址数次重建,我们一度怀疑是因为开封的风水无与伦比,一脸自豪的郭大宏却说:“那是因为开封人身上有根‘犟筋’。”
随手关灯!
——外表不羁的工会干事赵旭在爱护公物方面有着细腻的习惯。在洽谈室开会的时候,他挨个房间检查,关上空置房间里的灯。一些优良的习惯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好的。
河南人的“方块A”
梅花是文艺界代表,方块是商界代表……豫剧大师常香玉是梅花A,胡葆森是方块A。为推广优秀河南人“强而不烈、勇而不莽、勤而不钝、善而不弱”的品质,热心的河南小伙儿茹涛自掏腰包印制了以“2007优秀河南人”为主题的扑克在全国免费发放。虽绝对财富已非河南首位,老胡依然承载着河南人对理想豫商的期待与尊重。
“五年”同唱一首歌
提前半年完成全年回款任务后,7月25日,驻马店公司又迎来了它的五岁生日。这天,曾在驻马店奋斗过的同事们从四面八方赶回,献歌献舞,欢聚一堂。“驻马店公司之于建业,正如建业之于河南。”五年来,坚忍的建业人在这块典型的“盐碱地”里埋头耕耘,终获天中硕果。从细土到高山,今日的驻马店公司,已然成为省域化发展战略的坚实支撑。
砌墙 “PK赛”
建业铺开大秀场,瓦刀翻飞砌墙忙。7月20日,焦作市举办第一届“建业杯”农民工技能大赛,现场吸引了30多支建筑公司代表队的参与。农闲而来,农忙则归,虽然是建筑工程的最切身参与者,农民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荣誉感却时常被忽视,为他们提供一个秀场,技能大赛体现出了可喜的关怀。
巾帼不让须眉
没有“啤酒肚”,也要争做“啤酒王”。夏夜炎炎,焦作建业·森林半岛项目用冰爽的啤酒回馈业主。美酒加节目,活动共吸引到了700多名业主和客户。酒到酣处情不自禁,连身形瘦弱的女士都按捺不住跳上台来,意欲与几位彪形大汉一决高下。
火树银花建业城
时而花枝招展,时而彩虹横跨;时而彩色小球似精灵般当空舞,时而银光如游龙嬉戏夜幕。
7月7日,濮阳建业城4000平方米样板示范区惊艳问世,开放典礼上的烟花把天幕装扮得别样绚丽。当然,此时盛放的不只有烟花,还有奋战了381个日夜的濮阳项目团队每个员工的心情。
如“大花脸”般斑斓的生活
“背靠背带气球”、“吃西瓜”、“猜猜我是谁”……给输家画一张大花脸,打一场群体水仗。年中工作总结会后,平顶山公司把团队拉到附近的沙岛,游戏互动,其乐融融。“金九银十”,在火热的季节即将到来之时,再没有什么比健康的身心,和谐的团队更让人满怀期待。
明年城市居民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2008年全球将有33亿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居民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在50亿左右。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报告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城市化这个过程而实现经济腾飞,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各国政府应增加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管理,发掘城市化潜力。
报告称,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主要由于巨大的农村人口流动。中国的城市人口正以每年18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61%是来自人口迁移。而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未来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自然增长。
在2005年至2030年间,中国的城市居民预计将从5.6亿增加到9.1亿,所占总人口比例从42%增加到64%。在1980年,这个比例只有20%。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就业、住房、教育和医保等一系列复杂和持续的挑战。
(文章来源:路透社)
王永庆眼中管理的最高境界
王永庆是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家,也是民族企业“经营之神”、“石化大王”。
王永庆说:“企业家的做人准则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也就是要利己利人,回馈社会。人为什么活着?七十多岁才想通,不外乎让别人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享受幸福。”
王永庆强调了四个善待:“善待客户、善待员工、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此,他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经营企业的主旨。
王永庆的风范是:永远用平民语言向员工、干部讲管理的道理。他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和逻辑,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听过之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简而明的哲理,因为真理就应当是简单的。
王永庆的沟通办法是“午餐汇报制度”。王永庆认为:沟通制度决定着执行的结果和质量。台塑就通过“午餐汇报”等制度消灭管理上的疏漏和死角。沟通是基础管理,但基础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王永庆认为 :对员工只讲“仁慈”,不讲“竞争”与“奉献”,那是虚伪表现。企业领导人要引导员工不把注意力放在当前一两年的薪资待遇上,要引导员工为更长远利益去努力,这才是对自己、对企业都有利的正确的员工薪资观。否则只能使矛盾激化,影响企业与个人的成长。
在王永庆眼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给每个人发展空间、发展目标、发展希望,实现在企业内让每个人有“切身感”。
(文章来源:《全球管理》)
李嘉诚:让员工忠诚的简单办法 我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人类的尊严。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我相信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
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不断的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 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
(文章来源: 《华尔街电讯》)
“银发工人” 为荣誉而工作
日本“我的明星60”公司在1990年创建,专门为60岁及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寻找再就业岗位。“银发工人”不但因此丰富了晚年生活,还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价值。
目前,公司已向各家企业输送了超过600名全职“银发工人”。在未来2-3年内,公司还计划为1000名退休老人找到工作岗位。日本许多制造企业为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并能在全球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乐于雇用掌握娴熟技术的“银发工人”。
许多人才退休一年就会想重新工作。银发工人并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工作对他们来说很有意义,能使他们精力充沛。而年龄只是个数字。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明年城市居民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2008年全球将有33亿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居民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在50亿左右。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报告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城市化这个过程而实现经济腾飞,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各国政府应增加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管理,发掘城市化潜力。
报告称,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主要由于巨大的农村人口流动。中国的城市人口正以每年18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61%是来自人口迁移。而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未来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自然增长。
在2005年至2030年间,中国的城市居民预计将从5.6亿增加到9.1亿,所占总人口比例从42%增加到64%。在1980年,这个比例只有20%。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就业、住房、教育和医保等一系列复杂和持续的挑战。
(文章来源:路透社)
王永庆眼中管理的最高境界
王永庆是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家,也是民族企业“经营之神”、“石化大王”。
王永庆说:“企业家的做人准则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也就是要利己利人,回馈社会。人为什么活着?七十多岁才想通,不外乎让别人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享受幸福。”
王永庆强调了四个善待:“善待客户、善待员工、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此,他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经营企业的主旨。
王永庆的风范是:永远用平民语言向员工、干部讲管理的道理。他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和逻辑,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听过之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简而明的哲理,因为真理就应当是简单的。
王永庆的沟通办法是“午餐汇报制度”。王永庆认为:沟通制度决定着执行的结果和质量。台塑就通过“午餐汇报”等制度消灭管理上的疏漏和死角。沟通是基础管理,但基础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王永庆认为 :对员工只讲“仁慈”,不讲“竞争”与“奉献”,那是虚伪表现。企业领导人要引导员工不把注意力放在当前一两年的薪资待遇上,要引导员工为更长远利益去努力,这才是对自己、对企业都有利的正确的员工薪资观。否则只能使矛盾激化,影响企业与个人的成长。
在王永庆眼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给每个人发展空间、发展目标、发展希望,实现在企业内让每个人有“切身感”。
(文章来源:《全球管理》)
李嘉诚:让员工忠诚的简单办法 我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人类的尊严。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我相信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
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不断的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 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
(文章来源: 《华尔街电讯》)
“银发工人” 为荣誉而工作
日本“我的明星60”公司在1990年创建,专门为60岁及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寻找再就业岗位。“银发工人”不但因此丰富了晚年生活,还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价值。
目前,公司已向各家企业输送了超过600名全职“银发工人”。在未来2-3年内,公司还计划为1000名退休老人找到工作岗位。日本许多制造企业为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并能在全球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乐于雇用掌握娴熟技术的“银发工人”。
许多人才退休一年就会想重新工作。银发工人并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工作对他们来说很有意义,能使他们精力充沛。而年龄只是个数字。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