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 柏杨先生和《建业》的地域情怀
  • 声音丛林
    • 发放“CPI”红包,距离我们还有多远等
  • 建业评论
    • 解读地产百强品牌DNA
  • 专题
    • 我爱冷冰冰
    •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
    • 泡沫有了,啤酒在哪儿?
    • 我所亲历的五次经济泡沫
    • 看上去很炫——我们时代的那些泡沫
    • 看上去很炫——每代人都会创造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 地产
    • 王石PK李景国,谁的拐点更有意义?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人文
    • 柏杨的意料之外
  • 建筑
    • 灵动的三角——巴黎卢浮宫
    • 让欧洲微笑的建筑——奇幻建筑师洪德特瓦塞尔
  • 这些人这些事
    • 夏初那些事
  • 城市屋檐
    • 质朴的质量
    • 又冷又暖的电影
    • 又冷又暖的电影
  • 草叶集
    • 草叶集
  • 消息树
    • 消息树

柏杨先生和《建业》的地域情怀

    柏杨先生逝世的消息是曾任月刊编辑的鑫莹当日短信告知的。之所以特意告诉我这个令人心情萧索难言的消息,源于我们2005年策划的“寻访杰出河南人”系列专访。在这个寻访的榜单上,柏杨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位。我们这些怀有大胆想法的年轻人,希望通过邀请柏杨先生回归故里,能够和他有一个对话。辗转联系了一些人,后来得知先生的确有回来的愿望,只可惜身体已不允许。2006年我们认识了策划大陆版《中国人史纲》出版的朱洪海先生,得到他的帮助,月刊发表了柏杨先生的夫人张香华女士的《新年通函》。
    渐渐地,那些影响过我们、对我们具有意义的人会离开我们,柏杨先生也走了。多少年没有人提起《丑陋的中国人》了,八十年代它来到大陆,在刺痛很多人的同时也击中了多少正在寻求进步的青年。用一种生动的叙述方式和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人史纲》开创的平民体同样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怀念已绝非怀念本身。
    评论者和菜头先生一厢情愿而又一往情深地为柏杨先生写下墓志铭:
     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柏杨(1920—2008),中国河南开封人。
    是的,他来自这片土地。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柏杨先生寄望故乡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别人的尊重。然则先生日思夜梦的故乡,前尘隔海,清明上河不再,京华梦忆不再,究竟现在如何了呢?还在国人的误读中吗?深厚的文化积淀还被漠视吗?
    无论如何,做有检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河南人,一些人正在努力着。

作者:宋晓鸣